长安十二时辰剧评专题(第五期)
考究的服化道自然是吸引观众的最大法门,不过如果一部剧只在服化道上做到极致完美,那么也只是好看的绣花枕头罢了。真正的美,是穿透历史的长廊直击人心的。作为中国人,对盛唐有着来自血缘的憧憬与认同,而这种认同便是电视剧《长安十二时辰》能得到认可的最大障碍。也就是说,一部剧怎么能做到在文化表达上彻底征服观众。在这个问题上,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剧组下足了功夫,专业上卓于业内,细节处更加执着,如此精心努力下,让观众身临盛唐其境。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导演曹盾,无疑是一位镜头艺术的大师。从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的第一集的第一个长镜头开始,就意气风发地为观众缓缓铺开一幅盛唐画卷:面庞敷粉的美女弹琴哼唱《清平乐》,侍女偷倚小窗好奇地望着楼下;男子听曲时一时忘我,竟然把灯笼给点着了,周遭众人赶忙帮着扑灭火;早摊铺子蒸汽腾腾而起,年长的官吏奔去城楼,身旁女童软糯糯的声音祝祷“上元安康”;镜头来到城楼前,两位士兵铿锵有力地应答:“十拿九稳,万无一失”;背景板的小角落里,另一个士兵压着一家店铺的老板,喊出了一句需要调大音量才能听到的台词:“这家店,不是你的!”;官吏仍小心翼翼地捧着诏令上楼,颁布了圣人诏令,上元节暂停宵禁,百姓们欢天喜地;这一排安乐自由的氛围下,狼卫摩拳擦掌,他们在这一天要做“一番大事”。整个长镜头只有一分多钟,但这一分钟的信息量却满得令观众眼花缭乱。一方面,这组长镜头运镜精准,细节之处都把长安城的繁华勾勒地详尽无比,这对导演的调度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。另一方面,这组长镜头又事事牵涉隐喻,因为失误被烧掉的灯笼暗示着后续剧情中长安城面临的大火危机,扑灭的灯笼成为黑炭也象征着长安经过安史之乱后光荣不再的结局。繁华的长安城仍旧存在着官兵欺压老百姓的情况,但上位者熟视无睹,这也为长安的陷落埋下了隐喻。天保三年,杨玉环入宫,安禄山领范阳节度使,杜甫见到了李白,贺知章离世……我们的故事,由此开始。